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48篇
  免费   1240篇
  国内免费   1735篇
林业   4095篇
农学   2557篇
基础科学   3006篇
  2307篇
综合类   18668篇
农作物   2522篇
水产渔业   1726篇
畜牧兽医   10384篇
园艺   3714篇
植物保护   1244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948篇
  2022年   927篇
  2021年   875篇
  2020年   1094篇
  2019年   1499篇
  2018年   1682篇
  2017年   817篇
  2016年   1021篇
  2015年   1095篇
  2014年   2695篇
  2013年   1898篇
  2012年   2075篇
  2011年   2019篇
  2010年   1943篇
  2009年   2140篇
  2008年   1977篇
  2007年   1880篇
  2006年   1816篇
  2005年   1673篇
  2004年   1604篇
  2003年   1417篇
  2002年   1321篇
  2001年   1243篇
  2000年   1270篇
  1999年   1212篇
  1998年   1210篇
  1997年   1195篇
  1996年   1158篇
  1995年   1082篇
  1994年   1031篇
  1993年   978篇
  1992年   865篇
  1991年   786篇
  1990年   779篇
  1989年   598篇
  1988年   284篇
  1987年   257篇
  1986年   265篇
  1985年   254篇
  1984年   215篇
  1983年   195篇
  1982年   141篇
  1981年   152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53篇
  1965年   24篇
  1962年   26篇
  1959年   28篇
  1957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威海位于北纬37.5°,地处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属于北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正常年份最低气温在-8℃左右,年降水量700 mm,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威海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无花果栽培地区之一,无花果总面积达2 000 hm~2,产量1.7万t,主栽品种为青皮、布兰瑞克、波姬红。近几年,在发展特色农业理念的带动下,威海无花果栽培面积急剧增加,产业快速崛起,一个以无花果栽培为基础,集加工开发、文化旅游、采摘观光于  相似文献   
52.
53.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随着我国对水利水电事业的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入了新的阶段,在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对电气自动化如何更好的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54.
直流供用电和传统的交流电相比较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无功功率导致线路损耗现象的发生,具备有损耗非常低并且效率非常高的优势,但是直流供用电技术现阶段处于发展中,缺乏统一科学的规范标准,保护技术也不够完善。本文主要讲述了直流供用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且就直流供用电技术的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55.
<正>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是生活中最常见和主要的水果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目前,苹果栽培面积227.23万hm~2,产量4 400万t,接近世界总水平的50%。但我国苹果产业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优果率较低。苹果果皮的着色和果肉中糖酸  相似文献   
56.
<正>7甘肃庆阳合水县板桥乡司海生果园的启示甘肃庆阳合水县板桥乡司家卯村司海生的4亩红富士果园,1982年建园,已经37年,同年栽植的园基本找不到了。栽后20多年同样出现腐烂病、树势逐年衰弱的状况,部分植株死亡。8年前,司海生开始实施土壤净化、修复、  相似文献   
57.
滁河为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流经安徽滁州及南京江北地区。滁河既是苏皖两省的交界,又是滁州、南京六合区和浦口区的母亲河。但与此同时,滁河也承担了流域内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废水的受纳水体功能。滁河的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滁河流域人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因此,本研究对滁河进行了水环境质量监测,分析了造成滁河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并调查了产生过量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8.
本文主要从育苗方式、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假植、分苗等方面总结了青冈县早春棚室番茄育苗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GRF)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中,部分GRF基因被证实是影响株高发育的核心调控因子。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初步构建以玉米ZmGRF基因与调控株高发育的功能基因为核心的共表达网络。结果表明,有9个ZmGRF基因与已报道的调控株高发育基因具有显著的共表达关系,并呈现出网络化的共表达模式,推测这9个ZmGRF基因是调控玉米株高发育的潜在候选基因。进一步通过微共线性分析发现,9个ZmGRF候选基因中有8个基因可以形成基因对,并且所有基因对的Ka/Ks值均显著小于1,暗示调控株高发育候选ZmGRF基因功能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0.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以往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加速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通过对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产量的研究,明确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佳还田深度,以期为合理利用秸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微区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还田深度,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整个玉米生长季不同还田深度下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共设5个处理,还田深度分别为0—10 cm(T1)、10—20 cm(T2)、20—30 cm(T3)和30—40 cm(T4),同时以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1)在整个玉米生长季CO2和N2O均表现为排放,CH4表现为吸收。CO2累积排放量为T3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28.6%,T4处理增加最少,较CK显著增加了17.1%(P<0.05),但T1与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N2O的累积排放量T2处理为最高,与CK相比,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111.3%,T4处理增加最少,与CK相比显著增加了12.8%(P<0.05);CH4则表现为吸收,且秸秆还田后降低了农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吸收量表现为CK处理>T4处理>T3处理>T1处理>T2处理,且各还田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增产在5.6%—20.8%(P<0.05),但各处理之间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当秸秆还至30—40 cm时,产量最高,较CK增加了20.8%,表明秸秆还田对提升土壤肥力及作物增产有重要作用。(3)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来看,在100年尺度上,GWP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CK处理,而GHGI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CK处理>T4处理,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季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而T4处理则降低了玉米季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说明秸秆深还至30—40 cm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增温潜势。【结论】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加CO2和N2O排放,降低对CH4的吸收能力;秸秆深还至30—40 cm可相对降低综合增温潜势,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同时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因此,为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秸秆深还至30—40 cm是较为合理的土壤改良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